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三章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6:03 字体:【大 中 小】 【学历咨询】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E.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E.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发展是手段;E.改革是目的
4、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AB)
A. 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E.制订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方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BCD)
A.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B.商品经济不发达;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完善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健全、不成熟;
E.消灭剥削、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
6、改革是(ABC)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E.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改良
7、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BCD)
A.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它决定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E.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9、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其中属于正确的部分是(ABE)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E. 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E.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ABCD)
A. 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C.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我国的现实状况;E.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意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第一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性质,第二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努力,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没有超出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具体概括为九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上述九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4、如何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化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的。首先,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其次,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的历史进程,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再次,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现代化,不可能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现代化,也远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标准,而是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起点,去提高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可见,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的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朝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偏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种错误观点出发。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只有首先搞清楚了这个基本问题才能为制定路线、方针、,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等等。为什么必须实行这样的路线和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主观思想必须符合这个客观实际,否则,我们在实践中就会误入迷途,导致失败。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摒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右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有机统一,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又要长期坚持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反对教条式地照搬社会主义成熟阶段的模式。任何超越初级阶段实际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最初动力,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才能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的中心工作。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也就获得了正确的解决。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我们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因为:第一,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多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因此,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没有出路的。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的总结。二十年伟大实践的,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他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为: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
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它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3)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重演旧中国那种四分五裂、备受凌辱的历史。
3、怎样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如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的时代内容相结合,还是坚持那种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政策,那就无法正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是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而我们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同现阶段新的时代内容相联系的。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4、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改革所以是一场新的革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朱性改革。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第二,从广度工看,改革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改革旧的经济体制,用适应现阶段生产力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改革的最基本内容。但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然要受到旧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进行其他体制的配套改革,制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因此,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是全局性、整体性的,表明它的革命性质。
第三,从深度上看,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它的根本变革。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严重不适应,已经不是个别“环节”、“方面”的问题,而是全局性、整体性的, 因此对它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根本性改变,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它。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讲,这种取代是一种量的变化,没有发生根本质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从具体体制的角度来讲,这种取代是一种质变,是一种革命性变革,实质工是一场革命。当然,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工的革命,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
5、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改革所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6、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相互关系?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革命的关系是: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第二次革命是指改革 (开放也是改革)。第一次革命是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丝毫不低于“第一次革命”。因此,把改革称之为革命并将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相提并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但由于两次革命是两种不同意义上的革命,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首先,对象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对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是革“三大敌人”的命,消灭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剥削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对旧的体制的革命,是革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适应或严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的命,是改革旧的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因而它不是社会制度的革命。
其次,性质不同。第一次革命是要解决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它们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对抗性矛盾。第二次革命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作为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的具体体制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们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矛盾。从性质上讲,第一次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再次,方法不同。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严格遵循的一条原则。 第一次革命所要解决的是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必须采取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斗争方法。第二次革命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具体体制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不需要采用群众性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形式,而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自觉进行。
本文标签:四川省自考 串讲笔记 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精讲--第三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w.net)
《四川自考报名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