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议论文讲解(三)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7:39 字体:【大 中 小】 【学历咨询】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①排比: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排比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②比喻:a.“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故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的使用,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比喻修辞格的基本格式:“甲象乙一样。”其中,“甲”是被喻体(或本体),“乙”是喻体,“象……一样”是比喻词。依照这一基本格式,上述比喻句的被喻体是:“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四) 秋水(节选)
1.作家作品:
(1)庄子,名周,战国时人。(2)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3)庄子的文章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②词藻瑰丽,③并多采用寓言形式,④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的影响。
2.课文要点:
(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2)文章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这一主旨给我们的启迪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3)文章特点:文章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具体表现为:
①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显现出寓言特色。
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辨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以河水与海水的景象大小比照,来陪衬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泻染了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文章主旨。
③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使抽象的结论蕴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4)论证方法:类比、例证。
①类比:a.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来类比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b.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来说明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②例证:a.“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b.“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是例证法,用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5)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诘。
①比喻: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c.“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大泽乎?”d.“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e.“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
②排比: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b.“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③反诘:a.“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b.“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c.“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大量排比句和反诘句的配合运用,又造成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这体现了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1]
本文标签:四川省自考 串讲笔记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议论文讲解(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w.net)
《四川自考报名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