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六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58 字体:【大 中 小】 【学历咨询】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散文]
《寄小读者(通讯七)》作者:冰心
1、《寄小读者(通讯七)》的主题。
《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间所写。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冰心早期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即歌颂母爱(及亲人、朋友之爱)、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读者(通讯七)》也鲜明表现这一主题。
上半篇主要写海景,有空灵妙景,有海空夜色,有月、星、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下半篇主要写慰冰湖:写岸上树叶在湖里的倒影,写柔和不胜桨的湖水,写落日映照下的湖色,处处和海景形成鲜明对照。倾注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切爱心。
流贯于景物描写中的是作者离别家乡、亲人的离愁别恨和怀念亲人的沉重感情。在作品下半篇中,作者把母爱和对大自然的爱融合。通篇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姐姐对小孩子的亲切交谈。流露的是对童真的赞美。
2、《寄小读者(通讯七)》的抒情特色。
作品的抒情色彩主要表现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
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充满人间情怀。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秋夜》作者:鲁迅
1、枣树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蕴。
《秋夜》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作者当时在北京,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
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最长最直的几枝(树干),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的发白”,“一意要制他(指天空)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是枣树形象特征的核心。
其次的特征是“欠伸的很舒服”,“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
再次的一个特征是“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意蕴枣树(形象)饱经沧桑,坚实挺拔,憎恶黑暗现实,顽强抗击黑暗势力,他善于战斗,也注意在战斗中保护自己,他坚韧不拔,不受反动势力任何蛊惑,(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枣树就像一个历经战斗洗礼的老战士。这个形象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士的热情歌颂,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就是枣树形象所包含的意蕴。
枣树“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既反映了鲁迅对斗争黑暗前景的曲折复杂长期性的清醒认识,也流露出他在当时尚未看清革命前途、尚未找到新的战友时的苦闷和孤独感。
2、天空、小粉红花、小青虫形象的各自特征及其象征意蕴。
天空最主要的特征是“将繁霜洒在我的圆里的野花草上”使得人间草木凋零,只剩下极细小的粉红花还开着。此外,它“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它“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在本篇中,由上面的一些特征可以看出它对人间是不友好的,是居心叵测、不怀好意的。天空是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象征,它凶恶狡黠而残忍,但又色厉内荏,十分虚弱,这一形象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这就是天空形象的象征意蕴。就特定时代背景而言,说天空是当时北洋军阀统治势力的象征,也是可以的。
小粉红花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在夜霜侵袭下瑟缩发抖,三是在做着春天的梦,梦见瘦小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蜂蝶纷飞的春会到来。小粉红花是被社会黑暗势力摧残凌虐的弱小者,处境悲惨,她希求同情,她对未来抱有希望,现出微笑,作者在这一形象上寄寓了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小青虫的主要特征是顽强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内而玻璃罩而撞进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苍翠的可爱、可怜。它是热忱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幼小者(青年人)的象征,作者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着这些苍翠精微的英雄们”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意。
3、《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秋夜》以象征手法抒情,抒发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特别是表现和赞颂了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
其特点是:第一抓住景物特征。这是象征意蕴得以实现的基础。
第二,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现实生活的象征意味,自然景物成为人间社会性格、精神的象征体。
第三,这种拟人化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思,寄寓着作者的爱憎,有不少地方还掺进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幻觉印象。
一幅枣树和夜空的对峙图,就是既写实,又融进作者主观情思与幻觉的象征写意图。
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加上文笔的冷隽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远、诗意浓郁的特点,启发读者作无限的联想。
《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1、分析《春末闲谈》的思想。
《春末闲谈》是一篇杂文,发表于1925年。文章分析了治人者和被治者的矛盾,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治人术作了剖析和辛辣嘲讽,深刻论证了一切统治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及其“不能十分奏效”,热烈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
2、细腰蜂的叙写在《春末闲谈》中起了什么作用?
细腰蜂的叙写使文章析理严密透彻,说理形象化,使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以细腰蜂的毒针来比喻封建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显得新奇贴切。
细腰蜂的毒针在青虫身上一螫,麻痹了运动神经,便呈不死不活状态。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施行各种统治方法,也想使他们甘心成为被奴役榨取的机器,这就把统治者不管挂着任何美名的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形象的揭示出来。文章进一步分析,细腰蜂之于青虫,只需要它不动,这比较容易。封建统治者之于人民群众,却是要无知觉而能运动,这是无法统一的矛盾。无知觉就不能运动,也就不能贡献统治者以“玉食”,一有知觉,就能思想,会识破种种麻痹术,进行反剥削压迫的斗争。文章以此论证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不能完全凑效。
3、《春末闲谈》的知识性、趣味性特点。
丰富的知识性体现在文章的实例中,有中外历史文化知识,中外古今的各种麻痹术等;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
生动的趣味性既来自于知识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动有趣的叙述。这些有趣的知识经作者剖析,增强了文章的理趣。
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为论争“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这一中心论点,使中心思想的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
4、《春末闲谈》的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特点。
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语言特点,既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又使说理文章风趣生动,避免枯燥无味或板起面孔说教的缺陷。反语的运用,有时能比正面的批判更深刻有力地否定荒谬事物。文章还常以貌似为治人者着想的口吻,行嘲弄和讽刺之实。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确使文章的战斗性大为增强,也常使读者忍俊不禁,读来趣味盎然。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
1、《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
背景其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已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在北伐大革命大好局面被葬送,黑暗代替了光明。
心情作者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并受到社会主义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目睹这种混乱黑暗局面,中国的前途渺茫难测,个人的理想前途渺茫,心情十分苦闷。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投身革命,就退守精神家园以求解脱。而《荷塘月色》反映的恰是他为了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
2、分析某些写景段落(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描写层次和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的写景层次是先写月下荷塘,继写荷塘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从里到外,由远及近,有静有动,疏密相间,把月光和荷塘融结一起。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高明地把比喻、比拟、对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结合起来。
第四自然段写月下荷塘。描写层次是先写叶,再写花,后写清香;先写静态,但静中有动,后写动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通感,还采用许多叠字,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
第五自然段写荷塘月色。描写层次是先写月光,再月影,最后光影合写。(修辞手法)写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赋予月光以质感。写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边树连接在一起。又运用对比表现手法写灌木黑影和杨柳倩影。最后是光影合写,荷塘中既有月光,又有月影。再次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印象转为听觉印象,把光影虽班驳错杂却和谐美妙的韵味表现的生动具体。
第六自然段从里到外,写荷塘四周。描写层次是先树、次山、再灯光,最后从视觉转为听觉,写蝉声哇鸣;大体上是由近及远,又由远回到荷塘。重点是写荷塘四面的树,又侧重写杨柳。(修辞手法)用烘托手法虚写月色,最后写蝉声哇鸣,又把塘中与四周连接在一起,并以热闹的声音烘托周围的静。“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透露出一种孤寂的苦闷。
3、《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本文以出门至荷塘小径,“背着手踱步”享受无边的荷香月色复又归家为行文线索,从空间顺序中表露内在的思绪。
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是深夜到荷塘的原因。
二、三段先略写荷塘小径四周,着重写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宁静的心境。
四、五、六段写景,景由情定,“刹那安宁”的情绪,使笔下的荷塘景色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一种似诗如画的境界;景中寓情,反映的是摆脱了现实烦恼引起的“不宁静心情”而获得刹那安宁的心境。但是,“不宁静”心情又复而出现。
第七段起,由蛙声的联想引发历史的联想。
结构特点宁静而又不宁静,从空间顺序中表现内在的思绪,情景交融,正是本文行文线索和段落安排的特点,并使文章结构缜密细致。
本文标签:四川省自考 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w.net)
《四川自考报名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